老子生于公元前600年左右,是中國的一個哲人,道家學派的創(chuàng)始人。他主張“無為自然”,認為人除去邪念,還本來面目后,自然就能心態(tài)穩(wěn)定,治好世事,雖然在表面上說是無為,但在內心里并不是什么都不做,而是什么都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。這實際上是一種包容萬千,包容天下,使屬下在感覺不到你的威力中,自覺認同你的思想,并按你所預計的方向前進的領導方法。
這里列舉幾條老子的名言:
治理天下,常持無為。
天下政令多,則民漸貧,法令完備,則盜賊益多。
圣人處于無為,不言教(偉大的統(tǒng)治者,處于無為的境地,順應自然,不發(fā)言而可教化統(tǒng)率人民)。
不言之教,無為之益,天下莫及焉(不使用言語或法令來進行教化統(tǒng)治是最好的方法)。
圣人居上而民重之,居前而民不害之。天下以推戴為樂而不厭,是因不爭也(不與部屬爭利益)。
最上為(民)只知有(主),次而親之譽之,次而畏之,次而侮之(舉例說明:科長表面上好像什么都沒做,但是自從有了科長后,整個科就可以順利開展工作了,這種科長可以說是最好的科長,因為他的存在沒有讓下屬意識到,也就是說下屬們只知道“有科長”,但是并沒有感覺到其活動。而實際上科長在非常積極地活動,并達到了最大的效果,這可以說是領導的最高藝術)。
功成事就,百姓皆自然(使人民就自己的力量完成工作,并覺得生活幸福,這就是最高的統(tǒng)率、統(tǒng)治)。
水利萬物而無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