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標是由員工自愿達成的。由于目標評價關系到員工的切身利益,主管人員應該認真做好評價準備,確定目標評價方法和內容,并鼓勵和協(xié)助員工做好自我評價,以檢驗員工的實際執(zhí)行效果,發(fā)現(xiàn)不足并采取相應改進措施。
目標管理強調員工的自我控制,在目標管理的所有過程中,個人是首當其沖擺在首位的。在實際運行中,“目標的制定參與”、“目標執(zhí)行的自我控制”、“成果的自我評價”均是以個人的自主性和自發(fā)性行為為基礎的。因此,成果的評價也應該先由個人開始,然后才是上級主管對其進行考評。評價自己的績效,目的不僅在于對自己工作的肯定,而且在目標執(zhí)行的效果不理想或失敗時,能夠反省失敗的原因,吸取經驗教訓,以期在將來的工作中進步發(fā)展。
下屬的自我評價是進行上級評價的基礎和前提。當下屬的自我評價與上級的評價有分歧時,就要實事求是,一起商討有關評價出入問題。當下屬取得成功時,主管要及時加以稱贊;而當失敗時,千萬別一味指責下屬,一紙?zhí)幜P判決書了事,而應該與下屬一起分析失敗的原因,并吸取經驗教訓,得到理解。只有這樣,在以后目標執(zhí)行過程中,才能吃一塹,長一智。同時,在評價的過程中,必須遵循“只對事,不對人”的原則,即在商議時要以事實為依據(jù),應該回避談及對方的性格、特點、能力、人格等等。在與下屬溝通的時候,要符合實際,并準確無誤地傳遞給對方。因此,在評價過程中,必須把事實和客觀兩者有效結合起來。